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65章 目光要放长远一些(2/3)

国的驻军大部分时间还是非常繁忙的。

当地的各种叛乱是应接不暇,但这些叛乱对于大汉国驻军来说当然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很轻松的就被平定了。

随着时间的过去,叛乱的次数也是在慢慢的减轻,只不过减轻到一定次数之后,就不减了……对于这个问题,赵括认为,这应该是文明的冲突所导致的。

说白了,无论是塞琉古还是托勒密,又或者是安提柯也好,他们都是出自于希腊文明的,而大汉国则是出自于华夏文明。

当两个不同的文明碰撞到一起的时候,就会出现这么一种非常激烈的火花。

至于怎么样消除这种火花,赵括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同化!大汉国对于当地的同化,一直都是被强力的推行的。

所有的希腊文字、希腊语言都已经被废除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汉国官方的雅言和汉字。

任何不会雅言和汉字的人都不得担任大汉国的官员,不得在大汉国各种民生领域之中拥有影响力。

与此同时,大汉国还在当地设立了大量的学校,要求所有官员、贵族、富商的后代必须要上学。

学校是能够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地方,在经历了超过十年学校的教育之中,很多原本血脉之中流淌着希腊人血液的家伙,将会发自内心的认同自己大汉国人的身份。

华夏文明本身就是以文化认同作为主导的,血脉这方面的要求其实是没有的。

反正不管你什么希腊人,马其顿人也好,只要混血混个几代,十几代,谁还能看得出来呢?

除此之外,赵括还在大力的推动着大汉国西部和中原地区的交流。

每年,都会有大量来自于西部地区的异族官员来到中原这边任职,同时也会有大量中原这边的官员被派遣到西部地区去任职,平均每一名任职官员的任期都会在三年以上。

为了确保这一点政策被坚决贯彻,赵括甚至做出了一个规定,那就是将来所有副部长级别以上的官员,都必须要拥有至少五年以上的异地任职经历。

这样以来,就能够促进大汉国内部的了解,让中原的官员能够更加的了解西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也就不容易出现只顾及中原利益,不理睬西部利益的事情出现了。

这些事情很多其实都是没有办法马上就能够见到成效的,少说也得五年十年,有些甚至要好几代人才行,但赵括非常的清楚,等到这些措施全部实现之后,那就代表着华夏文明的影响力真正的离开了东亚地区,扩展到了中亚和西亚地区。

将来即便是出了什么事情,这些中亚、西亚地区可能会脱离中原的控制,但他们也依然会以华夏文明的传人自居,这其实就足够了。

想象一下,如果整个地球都是龙的传人,那不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吗?

赵括想着想着,也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终于,赵括再一次的回到了北平城。

回到北平城之后,赵括的速度就明显加快了。

有了火车,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够抵达邯郸城,然后再用一天的时间渡河,再用半天的时间坐火车回到帝京城。

这就是科技的进步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如果没有火车的话,赵括现在还只能苦逼的坐着马车慢慢的前进呢。

不过赵括其实对于这个情况也不是太满意的,对于赵括来说,他当然还是更喜欢坐飞机,那才是真正的一天就能飞到地球的另外一个角落,舒服的不得了。

只可惜,蒸汽机的动力对于飞机而言还是太过不足了,必须要抓紧把内燃机搞出来才行。

至于内燃机所急需的汽油,对于赵括来说完全不是任何问题。

别忘了,现在整个中东地区,除了阿拉伯半岛之外,其他都已经全部成为了大汉国的领土。

什么伊朗、伊拉克这些后世很有名的石油出产国,都在大汉国的控制治下。

现在的大汉国,那可是真正意义上的石油土豪国家呢。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大汉国现在是资源溢出,只不过技术不足!技术的问题赵括虽然是穿越者,但是也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但有些事情他还是得解决掉的。

就比如说,那个“羊吃人”的问题。

在回到了帝京城的第二天,赵括就找来了少府令。

少府令就是赵括的私人财政管家,帮助赵括控制和管理着皇家财富,像大汉国纺织集团这些同样也是在少府令的管辖之中的。

赵括开口说道:“是这样的,草原上的那些部落首领和朕反应了,说是在他们那边养殖的羊太多了,这样下去的话他们的草场迟早都要被吃完了。

这件事情你给朕解决一下,以后也要记住,不要只顾着挣钱,有些时候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少府令立刻应是,对于少府令来说,他掌管的是按照亿来计算的巨额财富,自然也对于那几个部落的三瓜两枣不放在心上。

赵括想了想,笑道:“当然了,朕也不是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