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00章 正式南下伐楚(2/3)

也是要狠抓的。

如果王家子弟一个个都是草包的话,将来出那种欺压百姓的蠢才可能性就会大增,而消除草包的最佳方式就是教育。

看着赵谦带着几名弟弟离去,赵括也是长出一口气,心中感慨:“这些孩子,希望将来不要反目成仇啊。”

至于被义渠薇带走的赵猛,赵括倒是不担心,这个儿子是人如其名,各种意义上的莽,让义渠薇调教一番,压一压性子也是不错的。

赵括从椅子上站了起来,伸了一个懒腰。

又到了需要处理政务的时间了,好在,很快出征之后,这些繁琐的政务就会削减一大半了。

想一想都开心啊。

三天后,春耕基本上在赵国中原地带结束了。

七天后,赵括在大汉国宗庙之中拜祭祖宗完毕,随后正式宣告发兵讨伐楚国。

在发兵之前,赵括还发布了一篇檄文,大抵意思就是说楚国当年原本是周天子麾下的臣子,但是却擅自背叛了周天子称王,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如今的汉国继承了周天子的江山社稷,作为周天子当之无愧的继承人,赵括也是奉天之命讨伐楚国,进而让华夏一统。

希望楚国的臣子和老百姓们能够顺应天命,加入到大汉国之中,为了华夏的统一做出贡献。

赵括也会对这些加入大汉国之中的子民们一视同仁,在包括官职、爵位方面给出丰厚的待遇。

这份檄文是早就已经拟定好了,并且秘密的复印了超过十万份,通过夜莺的秘密渠道提前送进了楚国的各大城池之中。

所以,就在赵括出征并发布檄文的当天,包括楚国国都寿春城在内的几十座楚国大小城池,一下子都被这些四处张贴的檄文给覆盖了。

楚王当然也是第一时间就得知了这个檄文的事情。

随后,楚王顿时大发雷霆。

“这个赵括,实在是太过分了!还周天子的继承人呢,他不就是一个篡位者吗,有什么资格来指责寡人和大楚?

简直可笑!”

楚王之所以这么怒气冲冲,一方面是因为赵括发动进攻带来的恐惧,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赵括这篇檄文也确实揭了楚国的老底。

楚国原本在刚崛起的时候是一个小部落,然后楚国的先君跟着其他大部落的首领去朝见周天子,结果周天子没把楚国这个小部落当回事,就让大部落的首领在厅堂喝酒,让楚国这个“小部落”的首领去外面守夜。

楚国先君这叫一个气啊,回来卧薪尝胆之后变得强大了,立刻就造了周天子的反。

当时天下只有周天子能够被称为“王”,其他都是什么“公”“候”之类的,楚国既然造了反,那楚国先君也很干脆,我特么也称王!这位称王的楚国先君还有一句赫赫有名的话:“我蛮夷也,不与中国号谥!”

这就是为什么在历史书里的春秋五霸之中,只有楚国的国君是叫做“楚庄王”,而其他国家的就叫做“齐桓公”“晋文公”的原因。

从称王开始,楚国就算是正式脱离了周天子的体系,自成一派。

在春秋时代,齐桓公曾经提出过“尊王攘夷”的称号,“尊王”尊的是周王,而“攘夷”这里面的夷其实分成北、西、南三种,其中南边的就是特指楚国。

直到后来的战国时代,其他六大诸侯国纷纷称王,大家都一起脱离了周天子的体系,再加上楚国也强大了几百年,也基本上被华夏文化给同化了,所以其他诸侯国明面上就不提这事了。

但现在赵括又把楚国这种祖上的黑历史拿出来,指责楚国并非华夏正统后裔,早就已经彻底华夏化的楚王自然是火冒三丈,偏偏又反驳不了,只能破口大骂赵括,权当出气。

骂了一通赵括之后,楚王的气也算是消了不少,对着面前的群臣说道:“好了,都来说说吧,现在是要怎么样的一个打法?”

虽然很不想要面对这个情况,但是赵括都已经打上门来了,楚国这一次是不打也得打了。

照理来说,既然楚王已经开口询问,那么李园作为令尹应该是第一个回答的。

然而李园却坐得十分稳当,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想要开口的意图。

李园这个时候的心理是非常慌的,如果李园一开口,其实除了主动要求出征之外别无出路。

但是,李园不懂打仗啊!这要是真的和赵括对上了,那不是白给吗?

所以李园十分明智的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开口说话,而是让其他人去出风头。

等了片刻之后,果然有人开口。

景阳站了起来,开口道:“启禀大王,老臣愿意领兵,和赵括打上一场!”

景阳的开口,还真的就是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无论任何时候,只要是提及和赵括作对,那么景阳永远都是非常有精神的。

如果是在平时,楚王可能还要考虑一下什么制衡之类的事情,但现在赵国已经是大军压境,这楚国分分钟就要面临灭亡危机,他也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