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75章 赵括治理内政(2/3)

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事情,儒家的官员们也不得不开始尝试借助法律来直接介入其中一些案件这种,并且因此而对族长们的利益产生了损害。

需要带字的效果就是慢慢的,儒家的官员们和族长之间的联盟不再那么的牢固了,出现了许多的裂痕,甚至在许多地方,族长还和儒家的官员直接翻了脸。

但不管怎么说,儒家确实是依靠着这种对发家的融合,在地方上稳稳的站住了脚跟,并且将势力慢慢的扩展到了赵国的中枢。

赵括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是发出了感慨。

在历史上儒家和法家就曾经进行过一次合流,不过那是在汉朝时候的事情,没想到现在在赵括无意之间的推动下,居然提前了几百年就出现了。

对于赵括来说,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也是赵括希望看到的事情,作为一名统治者最讲究的就是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换句话说就是要一面唱红脸,一面唱白脸。

儒家讲究的是教化,比较适合在统治的过程中扮演温和的一面,而法家讲究的就是法律比较适合再统治的过程中扮演严厉的一面。

如果过于温和就会导致地方上的势力尾大不掉,最终对中央王朝造成威胁,并且太过温和的教化,还会导致整个民族丧失进取的锐气,最后被别的外来入侵民族吊打。

但是如果一昧的讲究严厉,一昧的像法家那样以军功控制一切的话,那肯定也是不行的,历史上短命的大秦王朝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所以说赵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折中的点,把它们有效地融合起来。

这也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宣帝在教育儿子的时候曾经说出来的一句话。

“我汉家天下,本以霸王道杂之!”

所谓的霸道指的就是法家,而所谓的王道所指的就是儒家,只有把这两家给融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华夏盛世底蕴所在。

不管怎么说,在赵括的殚精竭力通知之下,整个赵国还是确实以一个非常迅猛的速度融合了起来。

当然了,想要彻底的把这些征服土地完全融入,并且让大家心甘情愿的自认为是华夏人,这还是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甚至是好几代人的时间才能够做到的事情。

只不过现在赵括觉得自己这个基础是已经打的非常的扎实了,只要后人不做死的话,绝对问题不大。

不知不觉间一年时间又这么过去了,冬天再一次的到来。

和之前相比,今年赵国的冬天依然是非常的寒冷,但是邯郸城之中的冻死人数却大幅度的减少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今年在赵括的命令下,赵国官府出动了大量的人手和资源,对那些没有能力撑过冬天的平民百姓进行了救助。

不救助不知道,真正的实施了救助之后,赵括一算成本也是吓了一跳。

并不是说这个成本太高,恰恰相反,其实这个成本一点都不高。

只是需要一些木材,还有一些能够御寒的衣物以及足够的粮食就行了。

有人就要问了,如果说成本并不高的话,那么历史上为什么很多的地方官员都会说没有能力去救治灾民呢?

这就要涉及到一个平时准备的制度问题了,说白了如果说平时在财政之中就预留了一部分能够救治灾民的资源和资金的话,那么到了这个时候动用起来当然就毫无问题。

但是如果地方官们为了政绩或者处于贪污腐败的原因,导致这些救治灾民的资源和资金并没有出现过,那么就是一个非常麻烦的大问题。

很多王朝地方官们其实都并没有这种救治灾民的预防意识,他们大部分都是把资金挪用去了其他的地方,为了让自己的政绩变得更好,或者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而赵括的话,由于他就在邯郸这里,可以说是天子脚下,再加上赵括刚刚获取了权力,对于整个邯郸的掌控是最强大的,所以说没有人能够在赵括的眼皮子底下搞出什么幺蛾子,救治灾民的工作自然也就非常的顺利。

为了确保在地方上救治灾民也同样顺利,赵括也是将夜莺的力量给大量的发动了起来。

在地方上悄悄的进行各种各样的明察暗访。

总体而言,由于赵括如今麾下的官员都属于是新上任不久,再加上这些官员们很多都想着要在赵括面前好好表现的缘故,所以说赵国的大部分地方对于灾民的救助都是比较顺利的。

只有一小部分地方的官员,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渎职,而这些家伙也是理所当然的就被赵括给撸掉了官帽。

有些严重的还直接在监狱之中被审问,最后被砍头。

如果在这个时候搞一个问卷调查的话,那么赵括这一年的执政所获得满意度其实是相当高的。

仔细想想就知道,在这一年之中赵括不但成功的稳固了权力,同时还发动了对外战争,夺取了楚国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又有大批的赵国将士们因为这一次的胜利而成功的成为了小地主阶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